《中國國民黨黨綱》公布
1923年1月2日,中國國民黨公布了自己的《黨綱》?!饵h綱》分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兩部分,闡明了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基本內容。
詳情...
孫中山發表和平統一宣言

1月26日,孫中山離滬赴廣州重建大元帥府之前,發表《和平統一宣言》。宣言提出“以和平方法促成統一”,主張“裁兵、廢督”,要求直系、奉系、皖系和西南諸省軍閥“劃疆自守,各不相侵”,然后實行裁軍。 詳情...
蔡元培憤而辭去北大校長職務
1923年1月17日,蔡元培因教育總長彭允彝干涉司法獨立,非法要求逮捕北大兼課教師、財政總長羅文干,憤而辭去北大校長的職務。
辭呈指出:“元培目擊時艱,痛心于政治清明之無望,不忍為同流合污之茍安,尤不忍于此種教育當局之下支持教育殘局,以招國人與天良之譴責?!辈淌显凇侗本┐髮W日報》上刊登“不再到校辦事”的啟事。18日,北大全校學生舉行大會,通過“驅逐彭氏”、“挽留蔡校長”、“警告國會”等項決議。 詳情...
辭呈指出:“元培目擊時艱,痛心于政治清明之無望,不忍為同流合污之茍安,尤不忍于此種教育當局之下支持教育殘局,以招國人與天良之譴責?!辈淌显凇侗本┐髮W日報》上刊登“不再到校辦事”的啟事。18日,北大全校學生舉行大會,通過“驅逐彭氏”、“挽留蔡校長”、“警告國會”等項決議。 詳情...
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

1923年2月1日,京漢鐵路工人在鄭州舉行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。但在開會前夕,直系軍閥吳佩孚竟下令禁止開會,工人們對軍閥的無理行動,表示極大的憤慨,決定照常召開成立大會。2月1日吳佩孚派軍警包圍會場,到達鄭州的大會代表沖破了軍警的阻攔,進入會場,宣布了京漢鐵路總工會正式成立。開會不到15分鐘,即與軍警發生沖突。會后,反動軍警又包圍了代表的住處,監視代表行動,占領、封閉、搗毀總工會和鄭州分會的會址,代表們被強迫出境。當晚,總工會決定于2月4日京漢鐵路全體總罷工,提出“為自由而戰,為人權而戰!”為了便于指揮這次罷工斗爭,總工會移至漢口江岸辦公。從2月4日上午九時起,僅用3個小時就實現了全路數萬名工人全部罷工,所有客車、貨車、軍車一律停駛,京漢鐵路立即癱瘓。 詳情...
民國婦女“乳房解放”運動

此年7月,國民黨廣東省政府委員會第33次會議,通過代理民政廳長朱家驊提議的禁止女子束胸案,“限三個月內所有全省女子,一律禁止束胸……倘逾限仍有束胸,一經查確,即處以五十元以上之罰金,如犯者年在二十歲以下,則罰其家長?!彪S后,解放乳房運動蔓延全國。 詳情...
臨城火車大劫案

此次土匪綁票的目的在于,迫使官軍停止圍剿匪巢和將他們收編為國軍。6月12日,臨城劫車案談判雙方總算達成了協議。協議商定:圍剿抱犢崮的政府軍,一律撤回原地;北京政府答應招編孫美瑤部自衛軍3000人,并付款8.5萬元。 詳情...
日兵槍殺長沙市民 釀成“六一慘案”
1923年6月1日,日本武陵丸號輪船運載日貨抵達長沙大金碼頭。中國外交后援會調查員例行前往檢查,遭到日本水兵無理毆打。為此千余群眾會集碼頭,與日本水兵對峙。這時,停泊在湘江中的一艘日本軍艦上的水兵,竟持槍上岸,開槍行兇。當場打死2人,重傷9人,輕傷數十人,釀成“六一慘案”。
當日下午,有2萬多群眾參加了由外交后援會在省教育會坪召開了聲討大會。會后,憤怒的群眾抬著尸體沿街游行,并向湖南省長趙恒惕請愿。 詳情...
當日下午,有2萬多群眾參加了由外交后援會在省教育會坪召開了聲討大會。會后,憤怒的群眾抬著尸體沿街游行,并向湖南省長趙恒惕請愿。 詳情...
中共三大 確立國共合作方針

“二七”大罷工失敗以后,血的教訓使黨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,因而加速了聯合孫中山的工作。但對于應否參加國民黨,如何建立革命統一戰線,黨內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分歧。為了統一全黨的思想,促進國共合作的實現,黨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代表大會,集中討論了建立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問題。會 詳情...
北洋政府內訌

溥儀裁撤宮內太監

這次裁撤的太監,共有700多人,首領每人發200元,一般太監發20元。太監除北京有家的外,其余有的搬到了廟里,有的回到原籍,還有300余人仍舊住在雁翅樓內,靠乞討為生。不少衣衫襤樓的太監在廊下升火做飯,極像逃荒的難民,其狀頗為凄慘。 詳情...
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第一架飛機

孫中山以宋慶齡求學時的學名命之為“洛士文一號”。還載宋慶齡在廣州上空飛行,最后一起在機前攝影留念。 詳情...
陳光甫創辦中國最早的旅行社

浙江發起和平運動
1923年8月,江、浙各界聯合發起成立和平協會,主要成員黃炎培、褚輔成、方椒伯、穆藕初等。該會以 和平弭兵為宗旨,以阻止直系江蘇督軍齊燮元發兵進攻上海、浙江為主要目的。
詳情...
魯迅出版小說集《吶喊》

《中國青年》創刊

此雜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導青年,號召知識青年“到民間去”,到工農運動中去。就青年關心的學習、組織活動、婚姻戀愛、失學、失業等各種問題開展討論,批評不健康的思想和風氣,指導青年學習馬列著作,努力培養青年的革命人生觀。 詳情...
張作霖創辦東北大學
1923年10月24日,張作霖創辦東北大學。原沈陽高等師范學校改辦為東北大學理工科,原文學專門學校改辦為東北大學文法科。經費由奉、黑兩省分擔,校址暫設沈陽高師舊址內,校長由王永江兼任,學生480余人。文法科設中國文學系、英文學系、俄文學系、法律學系、政治學系;理工科設數學系、物理系、化學系、土木工學系,機械學系。該校經費充裕,教職人員待遇優厚,超過國內各公立私立大學。
詳情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