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傳禹曾受封于夏伯,因用以稱其政權為“夏”。夏朝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。延續約471年,后人常以“華夏”自稱,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。 據史書記載,禹本來傳位于益,但益卻讓位給禹的兒子啟,這段歷史被看作是中國歷史上“家天下”的開始。
公元前1664年
暴桀亡國
夏帝桀又名癸、履癸,在位43年。夏朝第19代帝王。商湯把他謚號桀(兇暴)。
他建造許多豪華宮殿,無休止地征發百姓,強迫他們勞役。平民和奴隸紛紛怠工,反抗桀的暴政。在位43年,為商敗于鳴條,放于南巢,夏亡,被放逐而餓死,葬于南巢臥牛山。
他建造許多豪華宮殿,無休止地征發百姓,強迫他們勞役。平民和奴隸紛紛怠工,反抗桀的暴政。在位43年,為商敗于鳴條,放于南巢,夏亡,被放逐而餓死,葬于南巢臥牛山。
公元前1972年
少康中興
太康失國后,后羿稱王八年,天下諸侯不服。后羿以有窮國不納貢為條件,把王位讓給了仲康,自己回到有窮國繼續做國主。但后羿和太康一祥“不修民事”,恃其善射而終日田獵游玩,棄賢臣。仲康在位后背棄盟約,要求有窮國納貢。
夏王仲康死,子相立,夏后相在后羿的追殺下,逃往帝丘(今濮陽)依同姓之諸侯于斟尋氏以及斟灌氏。當寒浞攻殺夏后相之時,其妻后緡東逃至魯西南母家有仍氏之地,生下遺腹子少康。最終,少康成功中興夏朝。在位期間,少康勤政愛民,專心農業水利,史稱為少康中興。
夏王仲康死,子相立,夏后相在后羿的追殺下,逃往帝丘(今濮陽)依同姓之諸侯于斟尋氏以及斟灌氏。當寒浞攻殺夏后相之時,其妻后緡東逃至魯西南母家有仍氏之地,生下遺腹子少康。最終,少康成功中興夏朝。在位期間,少康勤政愛民,專心農業水利,史稱為少康中興。
公元前2015年
太康失國
啟晚年生活日益腐化。他喜歡飲酒、打獵、歌舞,而疏于朝政。啟死,其子太康繼位,也沉湎于聲色酒食之中,政事不修,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,外部四夷背叛。
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,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,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。太康死后,其弟仲康繼位,仲康勢弱,當了傀儡。仲康死后,其子相繼位。后羿把相趕走,自己當了國王,這就是史書上稱作“太康失國”和“后羿代夏”的故事。
后羿,又稱夷羿,是東夷有窮部落首領,世代善射。傳說堯時,羿曾“誅鑿齒于疇華之野,殺九嬰于兇水之上,繳大風于青丘之澤,上射十日而下殺猰,斷脩蛇于洞庭,禽封豨于桑林,萬民皆喜”。
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,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,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。太康死后,其弟仲康繼位,仲康勢弱,當了傀儡。仲康死后,其子相繼位。后羿把相趕走,自己當了國王,這就是史書上稱作“太康失國”和“后羿代夏”的故事。
后羿,又稱夷羿,是東夷有窮部落首領,世代善射。傳說堯時,羿曾“誅鑿齒于疇華之野,殺九嬰于兇水之上,繳大風于青丘之澤,上射十日而下殺猰,斷脩蛇于洞庭,禽封豨于桑林,萬民皆喜”。
公元前2029年
大禹治水

公元前2029年
涂山之會
(時間不詳)大禹在涂山盡早召開諸侯大會,這次涂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志性事件。
禮畢之后,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:“我德薄能鮮,不足以服眾,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,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、規戒、勸喻,使我知過,使我改過。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:‘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;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’,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,請大家當面告知,否則就是教我不仁??!
史書記載“禹會諸侯于涂山,執玉帛者萬國”。
禮畢之后,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:“我德薄能鮮,不足以服眾,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,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、規戒、勸喻,使我知過,使我改過。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:‘汝惟不矜,天下莫與汝爭能;汝惟不伐,天下莫與汝爭功’,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,請大家當面告知,否則就是教我不仁??!
史書記載“禹會諸侯于涂山,執玉帛者萬國”。
公元前2029年
禹鑄九鼎
據《春秋左傳》記載,夏朝初年,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,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,鑄造九鼎,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、奇異之物鐫刻于九鼎之身,以一鼎象征一州,并將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。這樣,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。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、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。